读《心理治疗中的改变——一个整合的范式》(九)

2023-01-08 17:41 阅读(?)评论(0)
    《心理治疗中的改变:一个整合的范式》是一本国际上的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如何改变来访者的著作。作者们由精神分析师、发展心理学家、认识神经科学家共同组成,通过近20年的观察研究给出了他们的见解。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,咨询师(治疗师)与来访者(患者)发生了怎样的交流,是什么使来访者发生深层次的改变?《心理治疗中的改变:一个整合的范式》给出了一个线索。对于专业心理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书,通过深刻地理解咨访关系中发生的事,增加自身的觉察和对心理治疗核心的觉知。下面是读书笔记
    第1章 精神分析治疗中的非解解释性成分:解释之外的“更多的东西”
    (一)序论
    (二)研究该问题的方法
    (三)心理发展视角下的相互调节
    (四)在治疗改变上的应用
    1.准备过程:“前行”和“当下时刻”
    2.现在时刻
    3.相遇时刻
    4.机遇时刻与解释
    5.“共享内隐关系”作为治疗中突变性行为过程的场所
    片段1.
    然而,其他学者坚持认为,以联结的更真实的感受是必要的经验背景,没有这一背景,移情无法被感知,更不用说被改变了。……一方面,每个参与者对于关系的内隐知识,对他而言都是独特的;另一方面,它们之间重叠的区域是我们所说的共享内隐关系。对我们来说,强调“共享内隐关系”的重要性是因为它是没有经过事先预料的,这是我们认识到“相遇时刻”的本质后得出的一个结论。
  思考:弗洛伊德认为移情是患者将生命早期体验到的和重要他人的情感(爱或者恨等强烈情感)转移到咨询师身上,即在治疗师身上体验到爱或者恨等重要情感。
患者能够发展出移情性神经症是精神分析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。也就是说,过去的情感体验必须在当下的关系中得以重现,精神分析才有用武之地。在这个意义上说,来访者的移情,是形成“共享内隐关系”的前提和条件。
    片段2.
    主体性的参与包含了治疗师和病人或多或作为普通人的、独特的具体感受。当我们谈论一次“真实的”相遇时,我们指的是揭示出自我的主体性方面的交流,这个自我的面向是在与另一个人的情感回应中被激发出来的。
    思考: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的交流,是主体性之间的交流,是一种意识、情感和经验等方面的召唤和响应,并进入了“相遇时刻”。网上有一篇文章《人际关系中深度“相遇时刻”的六个维度》很值得关注思考。这文章认为,相遇的载体大致有六个,分别是:心识相遇、意识相遇、情绪相遇、情感相遇、感受相遇和知识相遇。该文说:“为了便于理解主体间性相遇,我们用一个视觉化现象理解这个关系。就是谐波共振。两个水源或声音源,当旗鼓相当、距离合适的时候,就会共振,激发出前所未有的高峰波来。而这个能量的体验,我们内心是熟知的,和可以识别的。就如同有的时候那种‘似乎见过某个人’,或者‘一见钟情’的类似体验。一切规律都在生活中出现,用心就可以发现。”
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