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图景:《苏老师的故事》丛书合编(五百八十八)

2023-01-11 16:48 阅读(?)评论(0)
    学校70周年校庆,教师汇编出刊个人文集,约估五十来册。我也凑个热闹,汇编了七本,形成系列:《读书笔记》《阅报笔记》《听课笔记》《发言笔记》《心理笔记》《生活笔记》和《随感笔记》,并取名“苏老师的故事”。
    这丛书是大多是近十几年来自我学习、工作和生活的体验和思考的实录。感悟来源于生活,又高于生活,是认知和情感的升华。这套丛书有一个《后记》,大致解说写作的来龙去脉。《后记》说——
    何谓“笔记”?意思是用笔所做的记录。人生就如一场漫长的旅途,有出发,有过程,有终点,无论是平坦笔直,还是坎坷曲折;无论风和日丽,还是风霜雪雨,总能观赏一路的风景。把这些断断续续的目见耳闻足行记录下来,连缀起来,就是人生的风景线。
    人生是一场旅途,首先是一种实践的体验。郭元祥教授《实践缺失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局限》(2014)一文指出:“在实践中,主体一方面能够深化对自然、对社会、对自我的认知,另一方面,形成对外部世界深刻而丰富的经验或体验。新经验的获得、旧经验的改变,都离不开主体鲜活的实践过程。”在这意义上说,没有实践活动,就失去了体验的前提。
    人生是一场旅途,其次是一种体验的理解。理解是一个澄清和说明个人体验的过程。生活的“理解”,存在着两种解释,一个是功能性价值,一个是精神性意义。哲学解释学强调对事物的理解,重在理解隐含于事物的精神意义。杨国荣教授《何为意义——论意义的意义》(2010年)一文说:“当人思考为何而在时,他所关切的也就是其自身的存在意义。与存在意义的自我追问相联系的,是不同形式的精神世界或精神境界。”在这个意义上说,精神世界或精神境界是由精神意义构成的,或者说,精神意义构建了人的精神世界或精神境界。
    人生是一场旅途,最后是一种理解的表达。狄尔泰的哲学解释学认为,“表达将某些东西从这个深处挖掘出来。表达具有创造性。”有了表达,“个体内在生命”的世界才会开启。对生活理解的表达,前置条件是记述这个曾经的故事,然后揭示其存在的意义。没有这个故事,表达就成了无根之木、无源之水,反之,故事的构建来自于日常点点滴滴的积累。
    陶行知说:“生活即教育。”他强调了生活的教育意义,这个意义不仅体现于学生,也体现于教师。师生整理好自己的素日笔记,携带各自的生活故事,走进课堂,走进文本,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,那么生活的故事就会盛开人生之花,结成生命之果。
    2022年12月24日,学校70周年校庆钟声已经远远逝去,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,也留下了这套丛书汇编,留下深深浅浅的人生足迹。
  最后修改于 2023-01-11 16:56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