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课研课:初一年地理课(一百四十五)

2012-05-09 22:43 阅读(?)评论(0)


听课研课:初一年地理课(一百四十五)

      5月9日,听了初一年C老师一节地理课《巴西》。下面谈谈这节课的问题教学的过程与实施。
      一、学习问题的“三位一体”。这些问题,从文本、教师与学生的角度来分,可分为文本问题、学生问题和教师问题。文本问题,着眼于学科文本知识,对学习目标与文本知识的问题呈现;学生问题,是着眼于学生的认知,对学生面对文本或文本问题可能存在的困难或疑问的问题预估;教师问题,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本或文本问题,引导学生去解决文本或文本问题的问题预设。这三者,被称为“三位一体”的学习问题。
      文本问题:呈现文本知识的问题;
      学生问题:预估学生存在的问题;
      教师问题:预设引导学生的问题。
      学习过程的设计与实施,包括以上三个学习问题。
      二、问题教学的教学过程。问题教学过程围绕问题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,不仅仅是完成学习目标,还包括学习过程。课时的学习过程,包括如何提出学习目标?提出怎样的文本问题?预估学生怎样的问题?教师预设怎样的问题?运用怎样的学习方法?如何评价学生达到学习目标?下面,从一个教学片断来分析课堂的学习过程。
      (一)学习目标: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(经纬度位置、海陆位置)。
      (二)教材文本:一张地图《3-41巴西地形图》。
      (三)文本问题
      1.导学提纲:学生通过阅读“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图”,完成下列问题:(1)纬度位置:大部分位于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 (纬线名称)之间,是世界上       带(五带)面积最广大的国家。(2)海陆位置:东临       洋,陆上邻国众多。
      2.导学提纲:若暑假我们应邀到巴西旅行,需要带羽绒服吗?为什么?(这道题是第1题的改造题,目的是增设问题情境)
      (四)学生问题。完成第一道填空题后,有的学生可能难以完成第二道题,会提出这样的问题: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说明什么呢?原因是没有掌握高纬、中纬、低纬和热带、温带、寒带的界线的区别。但这个问题没有预估。
      (五)教师问题。如何区别高纬、中纬、低纬和热带、温带、寒带的界线?但这个问题在学习过程中,教师没有提出。
      (六)学习形式。在教师引导下,学生看图,填空,思考问题。关于第2题,教师要求做完的小组举手,其中有两个小组举手,其中一个小组代表发言:不需要带羽绒服,因为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,终年高温。
      (七)学习评价。以上环节的学习目标是: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(经纬度位置、海陆位置),并由此得出结论: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,终年高温。但是只有两个小组举手要求发言,那么其他大多数小组呢?有没有完成作业?完成作业对不对?学习评价,不仅仅是一个课时结束时的评价,而是每个学习阶段或环节的评价。有了这样的评价,才能落实学习目标,落实学习内容,完成学习任务。所以,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时,观察学生,了解学生,判定学生的问题的解答情况,并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,即是否答出关键词:热带-终年高温。在学习评价上,不能满足于个别小组能回答问题,还要了解其他小组为什么没有举手的原因。

      以上环节,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“若暑假我们应邀到巴西旅行,需要带羽绒服吗?为什么?”这个题目,说明学生旧知识有缺漏,需要补缺,那么“学生问题”的预估是准确的,“教师问题”的预设是必要的。
      在问题教学中,教师要以明确学习目标,以“三位一体”的问题观,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,运用适合的学习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思考,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,并在过程中进行学习评价,以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,有效提高教学质量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2-05-14 09:10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